在《地下城与勇士》中,剑魂作为一个极具机动性和操作技巧的职业,在PK场上有着独特的魅力,熟练掌握剑魂PK连招,是在决斗场中脱颖而出、战胜对手的关键所在,下面将为大家详细解析剑魂PK连招的技巧与要点。
起手式的重要性
起手式是连招的开端,一个成功的起手能为后续的连招创造良好的条件,剑魂常见的起手式有很多种。

裂波斩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起手技能,它可以抓取霸体之外的敌人,并且有无敌判定,在与敌人近身时,利用裂波斩抓取敌人,尤其是在敌人释放技能出现短暂硬直的时候,裂波斩能迅速抓住时机,将敌人拉到身前,为后续连招奠定基础。
里·鬼剑术起手也是一种较为隐蔽的方式,剑魂在靠近敌人时,突然使用里·鬼剑术平A,因为里·鬼剑术的攻击速度较快,敌人可能来不及反应就会被击中,而且里·鬼剑术还可以进行多种变化,比如在平A后可以迅速接其他技能,让敌人难以捉摸。
破军升龙击同样是强大的起手技能,它具有Y轴的攻击判定,能够击飞敌人,在与敌人保持一定距离时,果断使用破军升龙击,可以将敌人从远处拉到身前并击飞,从而开启连招。
连招的核心技能组合
- 里·鬼剑术+后跳斩+三段斩 这是剑魂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连招之一,首先使用里·鬼剑术平A,然后迅速后跳斩,后跳斩可以取消里·鬼剑术的后摇,并且能对敌人造成短暂的浮空效果,接着接上三段斩,三段斩可以进一步追击敌人,并且可以调整自身位置,为后续连招创造更多可能性,在三段斩过程中,如果敌人有位移技能,可以利用三段斩的最后一击进行反向三段斩,继续追击敌人。
- 破军升龙击+空中连斩+拔刀斩 先使用破军升龙击将敌人击飞,敌人在空中处于短暂的浮空状态,此时迅速使用空中连斩,在空中对敌人进行多次攻击,可以打出较高的伤害,空中连斩结束后,在敌人落地前或者落地瞬间,使用拔刀斩,拔刀斩具有强大的伤害输出,能给予敌人重创,需要注意的是,空中连斩的时机要把握好,一般在敌人被击飞后达到最高点附近时使用,这样可以保证连斩的次数最多。
- 猛龙断空斩+幻影剑舞 当敌人与自己距离较远时,可以先使用猛龙断空斩,猛龙断空斩可以快速冲向敌人,并且对沿途敌人造成多次伤害,在接近敌人后,迅速接上幻影剑舞,幻影剑舞是剑魂的一个高爆发技能,能对敌人造成大面积的伤害,在使用幻影剑舞时,要注意自身的位置和敌人的分布,尽量让剑舞的每一击都能命中敌人,以达到最大的伤害输出。
连招中的技能衔接与节奏把握
技能衔接的流畅性是连招成功的关键,在连招过程中,要熟练掌握各个技能之间的衔接时间和动作,比如里·鬼剑术接后跳斩,后跳斩的按键要在里·鬼剑术攻击动作结束的瞬间按下,这样才能保证后跳斩能顺利取消里·鬼剑术的后摇,并且实现技能的无缝衔接。
节奏把握也至关重要,不同的连招有不同的节奏要求,例如在使用破军升龙击+空中连斩+拔刀斩这套连招时,破军升龙击出手要果断,在空中连斩时要快速按下攻击键,保证连斩的连贯性,拔刀斩要在敌人落地的合适时机释放,整个连招过程要一气呵成,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。
还要根据敌人的行动和技能释放情况灵活调整连招节奏,如果敌人使用霸体技能或者无敌技能躲避攻击,要及时中断连招,寻找新的起手时机或者利用其他技能进行干扰。
应对不同职业的连招策略
- 对阵狂战 狂战具有较高的爆发伤害和血量,剑魂在与狂战PK时,要保持距离,利用自身的机动性进行周旋,起手可以尝试用裂波斩抓取狂战释放技能后的硬直,连招时优先使用里·鬼剑术+后跳斩+三段斩进行小范围的消耗,等狂战血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后,再使用破军升龙击+空中连斩+拔刀斩等爆发性连招给予致命一击。
- 对阵鬼泣 鬼泣技能较为灵活,有很多控制技能,剑魂要注意躲避鬼泣的控制技能,比如鬼影闪等,起手可以用里·鬼剑术平A起手,然后通过三段斩调整位置,防止被鬼泣的技能命中,连招过程中要利用后跳斩等技能躲避鬼泣的反击,抓住鬼泣技能冷却的间隙进行连招输出。
- 对阵阿修罗 阿修罗技能范围广,伤害高,剑魂可以利用破军升龙击起手,将阿修罗击飞后迅速接上空中连斩和拔刀斩,在阿修罗使用波动爆发等技能时,要及时后跳躲避,连招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与阿修罗的距离,避免被其技能命中,同时利用自身的机动性寻找机会进行连招。
连招的练习与提升
要熟练掌握剑魂PK连招,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,可以在决斗场中与不同的对手进行实战演练,通过实战来积累经验,熟悉连招的操作和节奏,也可以在修炼场中进行连招练习,反复尝试各种技能组合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连招方式。
观看高手的PK视频也是提升连招水平的有效方法,学习高手们的起手技巧、连招思路和应对不同情况的策略,从中汲取经验,不断完善自己的连招体系。
剑魂PK连招是一个需要不断钻研和实践的技巧,只有熟练掌握各种起手式、核心技能组合以及技能衔接与节奏把握,并且针对不同职业制定合理的连招策略,才能在PK场上展现出剑魂的强大实力,成为决斗场中的佼佼者,愿每一位剑魂玩家都能通过不断练习,掌握精湛的连招技巧,在决斗场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
